最新公告
走进安宁市博物馆—探寻馆藏名碑《禁宰耕牛碑》

《禁宰耕牛碑》原在连然镇大巷口供销社内 , 现收藏于安宁市博物馆内。清嘉庆二十二年 (1817年),安宁州府立的告示碑。碑为青石 , 圆首 , 座无存。碑高 1.58 米 , 宽 0.67 米。文 14 行 , 共 248 字。楷书。额题刻“ 永远禁革 ”4 个楷书大字。碑名为:“禁宰耕牛碑记 ”。碑文记述了清嘉庆十年至二十二年 (1805一1817年) 间 , 安宁地区灾疫不断 , 其原因是居民误食病死牲畜等不卫生习惯引起的。为防止灾疫的流行 , 安宁州府出示 , 禁宰耕牛 ,并对违禁者实施惩罚的几条规定。
这些罚规的公布 , 对保护耕牛 , 发展农业生产 , 以及保护环境卫生 , 预防瘟疫蔓延 , 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意义 ,而且当今也要引以为鉴。
碑文如下:
安宁地当孔道 , 五方杂聚。自乙丑年灾疫流行 , 经今十有余载 , 或隔一年或二三年连锦不已。行人侧目 , 当局者惊心。而易门、罗次地皆与安宁接壤 , 天灾不染或者谓不宰耕牛之故 , 理或然也。是以阖州士绅人等会同酌仪具禀。今将公议罚规开列于后:议有人擅杀牛者送官处治 ,罚银十两充公;议有人将铺面租与卖者 , 将并罚充公;议有人查之杀牛隐匿不报与受贿不报并送官处治;议有牛老弱毙坏者 ,务宜掘土掩埋。
清嘉庆二十二年五月立。